晓夏

一诺千金

简单快乐赵一诺成长记 www.zhaoyinuo.cn

《邯郸成语启蒙经典故事70篇》

浏览量:1856

(图片无法查看,需查看图片请访问 传送门

《邯郸成语启蒙经典故事70篇》 未命名 第1张

版权信息

书名:邯郸成语故事——启蒙经典

主编:刘秀春,李晓玲

出版社:河北美术出版社

出版日期:2018-06

ISBN:978-7-5310-8947-6

全民科学素质教育读本《中国成语典故之都故事丛书》编委会

名誉主任:高宏志 王立彤 崔永斌 王进江

主任:师振军

副主任:丁伟 侯华梅 杜树杰 李明朝 黄月芳 王仲民

委员:王林 罗宝民 陈重 吉星 杨华云 宋进民 王秀峰 张全民 连玉平 李彦力 苑清民 李树彬 朱鸿文 王德政 丁向平 张志芳 孟伟 闫书玲 孙玉壮 鲁书月 魏全红

全民科学素质教育读本《中国成语典故之都故事丛书》

顾问:二月河 田永清 谢丰

丛书总主编:黄月芳

丛书总副主编:罗宝民 吉星 吕品 文心

篆刻:郑彬 赵继成

总序

光大成语文化 担当历史传承

——为《邯郸成语典故》系列故事丛书作序

浮云悠悠,夏日情浓。一摞厚厚的书稿放在我的案头,散发着历史的墨香。这套以《邯郸成语典故》命名的系列故事丛书,出自我的友邻之城——河北邯郸。邯郸之于我是一种际遇,早些年,我就与它有过交集,我曾在邯郸的姑姑家居住过半年,度过了一段难忘的时光,因而邯郸也是我的人生驿站,直到现在,我对它依然亲切并感恩。而今,这套丛书又成为我与邯郸因缘的再续。而良缘之续,皆因文化之根同宗同源,历史之梦同法同心。

历史在不同时代都会发出旷世绝响,邯郸灿烂的历史也是如此。这座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,有太多可以吟咏的华章。八千年前的磁山文化就是一部新石器时代的辉煌篇章,从此肇始,人类在黄河流域留下的历史足迹便与邯郸息息相关,1它与河南裴李岗文化南北相望,遥相呼应。战国时期的邯郸,更是种下了文明的种子,也让它成为三千多年唯一没有更改过名字的中国城市。三家分晋后,赵都三迁,赵敬侯时迁至邯郸。赵国历经十二代王侯,兴衰232年,孕育了灿烂的古赵文化,同时也为中国积淀了丰富多彩的历史文化遗产。妇孺皆知的成语文化,就是其中一颗最为璀璨的明珠。众多邯郸成语典故,至今朗朗上口,广泛应用。邯郸成为“中国成语典故之都”实至名归。

多年来,邯郸成语文化被人们编写成各种各样的读本,形成了色彩纷呈的传播元素,增添了成语文化的无穷魅力,得到了社会各界专家、学者的肯定与赞誉,受到了广大读者的青睐与好评。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,书香家庭和书香社会建设风生水起,潜心阅读者逐渐增多,同时,各个层面的人士需要不同口味的文化大餐。因而,这套丛书的出版,成为人们一道不可或缺的“美食”,也成为邯郸建设经济强市、文化强市的重大命题。

纵观这套丛书,是一部集历史性、知识性、故事性、趣味性于一体的经典文化读本。它大致有以下几个特点:

一是所选成语典故,非邯莫属。在中华成语典故的百花2园中,邯郸成语典故一枝独秀。本套丛书撷取了550条成语,共计120多万字,其中90%以上出自邯郸本土。值得赞誉的是,编者大部分是邯郸学者、成语文化专家,他们熟悉和掌握邯郸丰厚的本土文化,且有着丰富的写作经验和表达功底。对每一条成语,他们都进行了历史史料的认真挖掘和梳理,广征博引,去伪存真,力求翔实可信。

二是叙述多元,风格简洁。一套符合现代人阅读口味的成语典故丛书,首先应该是简洁生动而有趣的,同时,也是历史现场情景的再现。因此,本丛书编者们在研究成语文化,遵守历史本真的基础上,尽可能以多元化叙述的方式讲述成语典故,让阅读者既获取历史知识,更可从中启迪智慧。这套丛书囊括从启蒙到各个年龄段的读本共八本,分别为《邯郸成语故事·启蒙经典》《邯郸成语典故·小学低年级读本》《邯郸成语典故·小学高年级读本》《邯郸成语典故·初中读本》《邯郸成语典故·高中读本》《邯郸成语典故·大中专读本》《邯郸成语典故·社会读本》《邯郸成语典故·故事大全集》。从幼儿到成人,从家庭到社会,适合于不同层面的读者。且配有200张精美插图,均出自名师之手,风格简洁,生动有趣,消弭了历史沉重、故事晦涩之感。难能可贵的是,有的成语3故事还从未见过报章和书籍。在叙述里,除了成语典故的出处,故事的阐释,还增加了“智慧语林”等启迪性导引,充满了鲜活的时代感,加之插图,更能唤起阅读者日常生活经验与历史典故相互关联的阅读兴趣。编者匠心独具与良苦用心可窥一斑。

三是智慧启迪,人文跃升。阅读应该是愉悦的,在对本套丛书的阅读中,我们寄希望于读者获得历史的智慧和启迪,得到人文的关怀与跃升。这也是本书最大的亮点之一。“邯郸学步、鹬蚌相争、完璧归赵、胡服骑射、负荆请罪、纸上谈兵、排难解纷、醇酒妇人、毛遂自荐、奇货可居”等众多成语,实际上就是一部辉煌丰厚的赵国史,大量的历史信息和历史规律蕴含其中,涵盖了邯郸各个历史时期,尤其是古赵国的政治、文化、艺术、地理、生活礼仪等各个方面,是邯郸丰富的精神文化遗产。该丛书的诞生,让读者在碎片化的历史中,触摸邯郸历史的脉搏,发现与邯郸文化息息相关的英雄人物:叱咤风云的武灵王,雍容大度的蔺相如,知错能改的廉颇,勇于担当的毛遂,不徇私情的赵奢,仁而下士的信陵君……因而这套丛书,是对邯郸优秀历史文化的继承和创新发展,对培养和弘扬邯郸新时期人文精神,提升城市4文化软实力,构建和谐大邯郸,必将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。

历史是值得尊重的,当我们重新审视成语文化,它像是时空的谜面,充满了扑朔离奇与永恒之光;历史也是与时俱进的,当我们在沉潜和内敛中完成对它的探索,对它的传承,这也让历史本身重新焕发生机与光彩,增强了我们对未来的信心。光大成语文化,担当历史传承,是时代赋予我们的职责,也是使命。

《邯郸成语启蒙经典故事70篇》 未命名 第2张

2017年7月25日,二月河于南阳5

童声朗朗诵经典

丁酉新春共佳节,神州大地同欢乐。春节前夕,中共中央办公厅、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《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》。在这春天般的音符里,又传来《邯郸成语故事·启蒙经典》一书的唱和,真是邯郸少儿一件最温暖的幸事。

邯郸是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,在八千年农耕文明和三千多年建城的文明进程中,凝聚并发展形成了磁山文化、赵文化、邺文化、大名府文化、石窟文化、磁州窑文化、太极拳文化、红色文化等异彩纷呈的文化脉系。其中,邯郸成语典故是邯郸历史文化的“DNA”,它就像一串璀璨的珍珠,在历史的长河中熠熠生辉。专家学者对邯郸成语典故的解读和运用可谓汗牛充栋,《邯郸成语故事·启蒙经典》应运而生。这本书的编纂和出版,是目前唯一一本专门针对全市少儿教育、合乎现代儿童成长的经典启蒙读物,是优秀本土文化的结晶,是“从娃娃抓起”的珍贵图书。

本书精挑细选了少年儿童喜闻乐见的70个邯郸成语故事6(其中,有个别不是出自邯郸本土),力求体现本土性、独特性的特点,通过插图和注音,为孩子们描绘了一个个独特而生动的成语世界,让孩子们读得懂,学得会,并爱上成语文化。为此,它提供了多种可能性:第一,既然是少儿阅读,又是带有典故的历史成语故事,所以它是简洁而有趣的无障碍阅读,是历史故事的生动讲述。第二,通过“释义”,进一步阐释故事背后的深意。第三,最后的“启示”则简明扼要,一语中的。相信通过这些最具典范意义的成语历史故事,孩子们将会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,进而启蒙益智,获得做人做事的道理。

多元化的现代生活,让诵读经典成为一件非常必要的事。近几年邯郸全民阅读经典如雨后春笋一般,遍布社会、学校、家庭等各个角落;并知行合一,内化于心,外化于行,从一般层面的诵读提升到了传统核心价值观的宣扬,这也是作为经济有活力、文化有魅力的邯郸城市主题中应有之义。传播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,让历史“活”起来,并运用到社会生活中,这也是邯郸人文化传承的使命所在。

我们深信,在孩子记忆力最好的时候,能够让他们了解邯郸成语文化,那么,无论是在他们情商的引导上,还是在7思维的训练上,乃至对生命的情调追求上,都会大有裨益。

春种一粒粟,秋收万颗子。童声朗朗诵经典,厚粉叠彩未来时。愿这本书如玉液琼浆滋润孩子们的心田,如春风化雨滋养小读者的身心,为孩子们的成长插上腾飞的翅膀!

文心晓玲

品德修养

《邯郸成语启蒙经典故事70篇》 未命名 第3张

孔融让梨

孔融小时候聪明好学,四岁时就非常懂得礼节。

在他祖父六十大寿那天,有一盘鸭梨放在寿台上,父亲叫孔融把它分了。孔融挑了个最小的留给自己,其余按照长幼顺序分给兄弟。父亲见了十分高兴,便故意问道:“你为什么只拿最小的呢?”孔融说:“我年纪小应该吃小的,大梨让给哥哥们。”

《邯郸成语启蒙经典故事70篇》 未命名 第4张

父亲听后十分惊喜,又问:“那弟弟可比你小啊!”孔融说:“正因为弟弟小,我才应该让着他。”

助读提示

释义:

让:谦让。教育人们凡事应该懂得谦让的礼仪。

启示:

我们要像孔融那样学会懂得尊重和谦让。

奉公守法

赵国的平原君赵胜,有很大一块领地,他家的管家依仗着主人的势力,不按法令向国家缴纳租税。当时负责征收田赋的赵奢,执法严明,把管家抓来杀了。平原君下令逮捕赵奢。

赵奢毫不畏惧,有礼有节地说:“您是赵国相国,您如果肆意践踏法度,拒缴田赋,不奉公、不守法,势必引起百姓的不满,国家就会衰败下去。到那时候,您的身份和地位还会稳固吗?”

《邯郸成语启蒙经典故事70篇》 未命名 第5张

赵奢的话使平原君心悦诚服,他不但没杀赵奢,还向惠文王举荐了赵奢。

赵惠文王命赵奢总管全国的租税,不久赵国就富强起来了。

助读提示

释义:

奉公:奉行公务。守法:遵守法令。指奉行公事,遵守法令。

启示:

执法者如果都有赵奢的执法精神,能以身作则,奉公守法,那我们的法治社会就能日益完善。

负荆请罪

廉颇是赵国的名将,他屡立战功,被拜为上卿。蔺相如只是一个门客,由于他在完璧归赵和渑池之会上得到赵王的赏识,被封为上卿,位在廉颇之上。

廉颇很不服气,扬言要羞辱他一番。蔺相如听说了,便刻意避免和廉颇见面。他的门客知道了,心里很不舒服。蔺相如说:“秦王我都敢斥责,难道会怕廉将军吗?秦国之所以不敢攻打我们,就是因为有我们两人在。我是因为顾及到国家的安危,才把个人的恩怨放到一边啊!”

《邯郸成语启蒙经典故事70篇》 未命名 第6张
《邯郸成语启蒙经典故事70篇》 未命名 第7张

廉颇知道后非常惭愧,就光着上身,背着荆条,到蔺相如府上谢罪。

助读提示

释义:

负:背着。荆:荆条,古时用作打人的刑具。指背着荆条,请罪认错。表示完全承认自己的错误,请求对方惩罚。

启示:

在生活中,我们应该向廉颇将军那样,做一个知错能改、勇于改错的人。

赴汤蹈火

东汉末年,军阀混战,担任荆州刺史的刘表采取观望的态度。他手下有一名叫韩嵩的人,向刘表分析了天下的形势,建议他归附曹操。刘表犹豫不决,经过考虑,他让韩嵩先到许昌探听一下曹操的虚实,再作打算。韩嵩此去曹营,吉凶未卜,便严肃地说:“我是您的部属,自然听从您的命令,就是让我跳进滚烫的水池,冲入熊熊烈火中,我也会奋不顾身,在所不辞。”

《邯郸成语启蒙经典故事70篇》 未命名 第8张

韩嵩回来后,对曹操的威德赞叹不已。他建议刘表将自己的儿子作为人质,归附曹操。刘表怀疑韩嵩背叛自己,投降了曹操,要将他当场处死。刘表之妻蔡夫人劝阻说:“韩嵩在荆楚地区很有声望,况且他说话坦率,诛杀他是没有理由的。”刘表又拷问韩嵩的随行者,得知韩嵩并无背叛之意,这才罢休。

助读提示

释义:

赴:走向。汤:沸水。蹈:踩。指奔向滚烫的水,脚踩熊熊烈火。形容不畏艰险,奋勇向前。

启示:

无论是战争年代还是和平时期,不畏艰险,知难而上,是军人应有的优秀品质。那些奋战在抢险前线的人民子弟兵便是我们学习的榜样。

苟延残喘

赵简子是春秋时晋国的大臣。有一次,他带着人到中山一带去打猎,一只狼负伤而逃,赵简子策马追赶。

这时候,正好有一位名叫东郭的先生,赶着一头毛驴,驮着一口袋书,走在林中的小道上。忽然,一只狼跑到他面前,气喘吁吁地乞求说:“先生,我遇到了危险,后面有人追我。请让我躲进您的口袋里,好歹留我一条性命,让我苟活下来。”东郭先生心慈手软,禁不住狼的苦苦哀求,腾出口袋,让狼钻了进去。

《邯郸成语启蒙经典故事70篇》 未命名 第9张

赵简子的人马赶来后,东郭先生骗过了他们,使狼躲过了追杀。但后来,东郭先生几乎被这狼所害。

助读提示

释义:

原指勉强延续临死前的喘息。后用来比喻勉强维持一线生命。

启示:

人应该有一颗怜悯之心,但对待像狼一样的坏人不能有一丝怜悯。

克己奉公

有一次,颜渊问孔子:“怎样才能做到‘仁’呢?”孔子回答:“克己复礼为仁。”“克己”一词就出自孔子这句话。

“奉公”一词最早出现在《史记》中。春秋时期,平原君赵胜有很大一块领地,他的管家依仗着主人的势力,不按法令向国家缴纳租税。负责征收田赋的赵奢铁面无私,执法严明,把管家抓来杀了,平原君下令逮捕赵奢。赵奢毫无畏惧地说:“您是赵国相国,您如果肆意践踏法度,不奉公、不守法,势必引起百姓的不满,国家就会衰败下去。到那时候,您的身份和地位还会稳固吗?”

《邯郸成语启蒙经典故事70篇》 未命名 第10张

赵奢的话使平原君心悦诚服,他不但没杀赵奢,还向惠文王举荐了赵奢。

助读提示

释义:

克己:克制住自己的私心,约束自己。奉公:以公事为重。约束自己的私欲,以公事为重,比喻一个人对自己要求严格,一心为公。

启示:

如果执法者能以公事为重,严格要求自己,自然就能一心为公了。

利令智昏

战国时期,各诸侯国之间为争夺土地经常发动战争。公元前262年,秦国派大将白起攻打韩国的上党。

上党的地方官冯亭就写信给赵国,希望得到赵国的庇护。赵王觉得能够轻易得到上党,真是千载难逢的好事,便支持平原君接收上党,将上党划为赵国的领地。秦国知道后,认为赵国存心和自己作对,就命令白起率大军攻打赵国,占领了上党,迫降并活埋了赵国四十万大军,赵国国都邯郸也被围困。

《邯郸成语启蒙经典故事70篇》 未命名 第11张

赵王和平原君因为贪图眼前的利益,差点儿导致赵国灭亡。后人便形容他们的行为是“利令智昏”。

助读提示

释义:

利:金钱,利益。令:使。智:理智。昏:神志不清,糊涂。形容因贪图私利而使头脑发昏。

启示:

在利益的诱惑下,有些人会头脑发昏。别有用心的人就会设下陷阱,以达到自己的目的。

毛遂自荐

战国时,秦国大军攻打赵都邯郸。赵孝成王命平原君赵胜去楚国求救。平原君打算挑选二十名文武兼备的门客跟他一起去,毛遂自我推荐,一同前往楚国。

来到楚国,平原君跟楚王谈判陷入僵局。毛遂勇敢上前,历数秦国攻打楚国而使楚国蒙羞的事实,指出合纵抗秦,既是为了赵国,也是为了楚国。毛遂的一番话,像一把锥子一样,句句戳在楚王的心上。随后,楚王就派春申君黄歇为大将,率领八万大军,奔赴赵国救援。

《邯郸成语启蒙经典故事70篇》 未命名 第12张

助读提示

释义:

荐:推荐,介绍。毛遂自我推荐。比喻自告奋勇,自己推荐自己担任某项工作。

启示:

谦虚是一种美德。有时候,勇敢地站出来,展示自己的能力与智慧,同样是一种美德。

怒珐发冲冠

战国时,赵惠文王得到一块罕见的璧玉,它又叫和氏璧。秦昭王知道后,便想将和氏璧据为己有,并表示愿用十五座城池来换。

有人向赵王推荐了蔺相如,说他有勇有谋,能够完成这项任务。于是,蔺相如带了和氏璧出使秦国。蔺相如到秦国后,将和氏璧献给秦王,秦王却让后宫美女与左右大臣传看,而拿城池交换的一点儿意思也没有。蔺相如便用计讨回和氏璧。

《邯郸成语启蒙经典故事70篇》 未命名 第13张

蔺相如把璧拿到手后,迅速退后几步,靠近柱子站稳。此时,他极度愤怒,只见他双手气得发抖,头发直直地竖起来,并将头顶上的帽子顶了起来,激昂地说:“大王丝毫没有交换城池的真意。大王如要再逼我,我情愿把自己的头与璧一起在柱子上撞个粉碎!”

助读提示

释义:

冠:帽子。冲冠,形容愤怒到了极点,使头发竖立把帽子都顶了起来。

启示:

南宋抗金英雄岳飞曾在《满江红》中用到“怒发冲冠”一词,表达了自己忧国忧民的民族情感。我们要有正义的力量,就像乌云不论有多厚,终会被太阳的光芒所驱散。

同甘共苦

战国时,燕昭王在国家残破不堪的局面中即位,他想振兴燕国,向齐国报仇。

燕昭王向谋士郭隗请教。郭隗说:“大王应该物色国内的贤能,登门去拜见他,厚待他,天下的贤士听说大王如此礼贤下士,便一定会很快投奔到燕国来。”

《邯郸成语启蒙经典故事70篇》 未命名 第14张
《邯郸成语启蒙经典故事70篇》 未命名 第15张

昭王便为郭隗建造了宫室,拜他为师。不久,乐毅等著名人士也纷纷前来燕国效力。

燕昭王励精图治,与老百姓同甘苦,共患难。二十八年后,燕王任乐毅为上将军,联合楚、韩、赵、魏等国共同攻打齐国,齐国大败。

助读提示

释义:

甘:甜,借指欢乐。苦:困苦。共同享受欢乐,共同担当艰苦。

启示:

执政者只有和老百姓同甘共苦,才能做到政通人和,人民安居乐业。

一窍不通

商纣王非常喜爱他的妃子妲己,一天到晚跟妲己吃喝玩乐,根本不管国家的事。他还听信妲己的话,杀了很多忠臣和无辜的百姓。

纣王的叔父比干看不下去了,就劝纣王不要沉迷在酒色里,要振作起来,替国家和老百姓做点儿有用的事情。

妲己知道后很不高兴,就对纣王说:“大王,如果比干是一个忠臣的话,为什么不叫他把心肝拿出来献给您呢?”纣王听了妲己的话,立刻下令赐比干剖胸而死。

《邯郸成语启蒙经典故事70篇》 未命名 第16张

后来,这件事被孔子评论说:如果纣王的心通了一窍,就不会做此糊涂事把比干杀了。

助读提示

释义:

窍:窟窿,这里指心窍。古人认为人有七窍。一窍不通,没有一窍是贯通的。比喻一点儿也不懂。

启示:

纣王是我国历史上有名的暴君,他的残暴换来的是人民的反抗和国家的灭亡。

犹豫不决

战国时期,秦国围攻赵国的都城邯郸。赵国急忙向魏国求救,魏王派将军晋鄙领兵前去救赵。晋鄙来到邯郸附近的汤阴时,魏王受到秦王的威胁,让晋鄙按兵不动。

这时魏国将军辛垣衍来到邯郸城,向相国平原君建议说,这次秦国之所以攻打赵国,是因为秦王想称帝,而不是为了夺取城池,如果赵王愿意尊秦王为帝,那么秦王就会立即退兵。平原君听了,拿不定主意,不知该怎么办。

《邯郸成语启蒙经典故事70篇》 未命名 第17张

这时,齐国的义士鲁仲连也来到了邯郸,他听说这件事后,急忙去拜见平原君。鲁仲连当着平原君的面,反驳了辛垣衍的说法,阐述了不能拥护秦王称帝的理由,使辛垣衍改变了自己的看法。平原君也不再犹豫,从而坚定了抗击秦军的决心。

助读提示

释义:

犹豫:迟疑。决:决断。指迟疑不定,做不出决断,拿不定主意。

启示:

在作出一项重大决定之前,应该慎重考虑。但如果迟迟不作出决定,就会丧失良机。

启迪智慧

《邯郸成语启蒙经典故事70篇》 未命名 第18张

按兵不动

春秋末期,晋国调集军队打算袭击卫国的都城。出发前,先派大夫史默到魏国了解情况。

史默回来后,赵简子问他为何用了这么长时间。史默回答说:“卫国已任命受过陷害的贤臣为相国,在国内赢得了民心。孔子也到了卫国,他的弟子子贡为灵公出谋划策。”接着,史默又讲述了卫灵公为激励国人反抗晋国而采用的方法。

《邯郸成语启蒙经典故事70篇》 未命名 第19张

最后,史默说:“卫国的贤臣很多,民气旺盛。国君重视贤臣的意见。想用武力使卫国屈服,恐怕要付出很大的代价啊!”

赵简子听了,认为进攻卫国的时机不够成熟,便下令军队暂不行动,等待时机。

助读提示

释义:

按:止住,压住。兵:部队。本意为命令军队暂不行动,以等待时机。现在指不按照指示行动。

启示:

打击敌人时,要趁对方还没有防备时突然发动进攻,出其不意,攻其不备,使敌人措手不及,方能取得战争的胜利。

抱薪救火

战国时期,秦国接连向魏国发动大规模的战争,魏国军队连连败北,这使得魏王坐卧不安。此时,有人向魏王建议,把南阳割给秦国,请求罢兵议和。

当时有个谋士叫苏代,他极力主张各诸侯国联合起来抵抗秦国。当他得知魏国准备割地求和后,就对魏王说:“大王若用魏国的土地向秦国求和,那就和抱着柴草救火没有什么分别了。”

《邯郸成语启蒙经典故事70篇》 未命名 第20张
《邯郸成语启蒙经典故事70篇》 未命名 第21张

胆小的魏王只顾眼前的太平,不肯听苏代的劝告,一味屈膝求和,最后按照大臣们的意见,把魏国大片土地割让给秦国。没多久,魏国被秦国灭掉了。

助读提示

释义:

薪:柴草。抱着柴草去救火,使火越烧越大。形容采用错误的办法去解决问题,会使问题越变越大。

启示:

有时候,我们的畏惧和退缩,正好纵容了坏人。面对坏人,我们要敢于斗争,善于斗争。

兵不厌诈

春秋时期,楚国通过侵略扩张,基本征服了中原地区的弱小国家。

公元前633年,宋国背叛了楚国,投靠了晋国。楚成王非常愤怒,于是派兵攻打宋国,转而与晋国交战。

当时,楚国联合了陈、蔡等国,兵力强大;晋国联合了齐、宋等国,兵力相对较弱。晋文公召来舅舅子犯询问对策,子犯说:“你可以采取欺骗敌军的办法。”晋文公听从了子犯的策略,首先击溃由陈蔡军队组成的楚军右翼,然后主力假装撤退,引诱楚军左翼追赶,再以伏兵夹击。楚军左翼大败,中军也被迫撤退。

《邯郸成语启蒙经典故事70篇》 未命名 第22张

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以弱胜强的城濮之战。

助读提示

释义:

厌:满足。诈:欺骗。用兵打仗应尽量欺骗敌人,迷惑敌人。

启示:

在对敌作战中,光有勇气还不够,还要有智慧和计谋。有勇有谋,才能战无不胜。

兵贵神速

东汉末年,天下大乱,群雄并起,曹操决定亲自率大军平定北方的边患。

开始时,曹军因人马、辎重太多,行军缓慢。谋士郭嘉看到后,便对曹操说:“用兵贵在神奇迅速(兵贵神速),使敌人难以预料。我们应把大量的辎重留下,派出轻骑兵日夜兼程,深入敌境,出其不意地发动进攻,这样才能一举获胜。”

《邯郸成语启蒙经典故事70篇》 未命名 第23张

曹操立即采纳了郭嘉的建议,亲率数千精兵轻装北进。在白狼山,曹操率领的数千骑兵与蹋顿单于的数万名铁骑相遇了。曹军以一当十,勇往直前,大败敌军。不久曹操统一了北方。

《邯郸成语启蒙经典故事70篇》 未命名 第24张

助读提示

释义:

神速:特别迅速。用兵贵在行动特别迅速。

启示:

用兵打仗,贵在神速。趁敌人还来不及准备时就发起进攻,常常能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。

长驱直入

赤壁大战后,关羽从荆州起兵进取中原。曹操命部下率军正面迎战。关羽英勇杀敌,一路攻无不克,战无不胜。

此时,大将徐晃自告奋勇,愿统率大军抵挡关羽。而此时东吴大将吕蒙则趁关羽远征,袭取了荆州。关羽听说荆州失守,不禁大为吃惊。他一面分兵收复荆州,一面急急忙忙与徐晃交战,结果大败。徐晃则率领大军乘胜追击,直扑关羽大营,连破数十营盘,大获全胜。

《邯郸成语启蒙经典故事70篇》 未命名 第25张

曹操得到消息,心中大喜,写慰劳令给徐晃,说:“古时善用兵者不少,但没有像你这样长驱直入取胜的战例。”

助读提示

释义:

指长距离不停顿地快速行进。形容进军迅猛,不可阻挡。

启示:

军事要塞往往是兵家必争之地,一旦失守,敌人就会长驱直入,如入无人之境。

出奇制胜

战国时期,燕齐两国发生恶战,燕国大将乐毅英勇善战,短短五年间接连攻下了齐国七十余座城池,仅剩即墨城未被燕军攻占。

齐国人田单精通兵法,足智多谋。守军就推举田单为将军,死守即墨。田单想方设法,使燕国撤掉了大将乐毅,派大将骑劫接替乐毅的职务。田单又派人混进燕军内部,散布流言。田单看到齐军斗志昂扬,又使用骄兵之计,使燕军战斗意志更加松懈。一天夜里,齐军向燕军发动进攻,使用火牛阵大破燕军,收复了失地。

《邯郸成语启蒙经典故事70篇》 未命名 第26张

司马迁在《史记》中说,田单是靠“出奇”来取胜的。

《邯郸成语启蒙经典故事70篇》 未命名 第27张

助读提示

释义:

用奇兵或奇计战胜敌人。比喻用对方意料不到的方法取得胜利。

启示:

采用别人意想不到的方法,往往能取得成功。

唇亡齿寒

春秋时,秦国攻打赵国,齐国和楚国应赵国的请求出兵救赵。秦王盘算道:“如今齐楚前来救赵,如果他们团结一致,寡人退兵未迟;假如他们一盘散沙,则乘势攻之。”

这时,赵军粮食告急,派人向齐国借粮,可是齐王不理睬。谋臣周子对齐王说:“大王不如把粮米暂借赵国,让他击退秦兵。如果不加理睬,秦兵就会无所忌惮,不会退去,这样,就正中了秦国的计策。赵国是齐楚的一道屏障,正像牙齿跟嘴唇的关系,没有了嘴唇,牙齿就会感到寒冷。今天秦国灭了赵国,明天祸患就会降临到齐楚。”齐王觉得很有道理,便把粮食借给了赵王,秦军退兵。

《邯郸成语启蒙经典故事70篇》 未命名 第28张

助读提示

释义:

亡:消失。寒:寒冷。嘴唇没有了,牙齿就会感到寒冷。比喻关系密切,利害相关。

启示:

唇亡齿寒,肝胆相照,说的都是两相邻事物的关系,互相依存,相互促进。此故事告诉我们,善于处理邻居或邻国关系,和谐相处,共同生存发展。

孤注一掷

《邯郸成语启蒙经典故事70篇》 未命名 第29张

北宋时,契丹人进犯中原。寇准向皇帝报告完军情,请皇帝亲自到前线督战。宋军将士见宋真宗亲临军中,顿时士气倍增。而疲惫的契丹军看到宋军威武雄壮,戒备森严,自己先乱了阵脚。寇准亲自指挥,把契丹军打得节节败退。为此,宋真宗对寇准更加信任。

副宰相王钦若非常妒忌,便别有用心地对宋真宗说:“赌博时,赌徒快把钱输光了,往往把剩下的钱全部押上,这就是孤注。在与契丹人交兵中,寇准让您亲临前线,置您于数十万敌军之前,这不就是把您当成孤注作那最后的一掷吗?”

宋真宗听信了谗言,将寇准贬出京城,与契丹国订立了屈辱的“澶渊之盟”。

助读提示

释义:

注:赌注。掷:指赌钱时掷骰子。把所有的钱一次押上去,决一输赢。比喻在危急时用尽所有力量作最后一次冒险。

启示:

战斗中有时孤注一掷,集中力量,作最后一博,极有可能挽回颓势,这样的做法也是值得肯定的。我们不提倡赌博,赌博中的孤注一掷更不会赞成。

广开言路

唐高祖李渊死后,雄才大略的李世民当了皇帝,史称唐太宗。他即位之初即专设谏官,要求随时跟在自己左右,并要求三品以上官员入朝议事,每次必须有至少一位谏官参加,做到有事必谏。大理寺少卿孙伏伽多次在小事上劝谏,李世民不但不怒,反而予以嘉奖,升为谏议大夫。如此一来,大臣们都知无不言,毫无忌讳。于是言路广开,“直谏”“忠谏”成为风尚。

《邯郸成语启蒙经典故事70篇》 未命名 第30张

古语说:“兼听则明,偏信则暗。”也就是说,听取多方面的意见才会明智清醒,偏信一方面的话就会愚昧糊涂。

助读提示

释义:

广:扩大。言路:进言的道路。指尽量给大家提供发表意见的机会。

启示:

多听听别人的意见,吸取其中有益的部分,对自己的学习和工作会有很大的帮助。

破釜沉舟

秦朝末年,秦将章邯渡过黄河攻打赵国,赵国节节败退,退入巨鹿固守。楚王命项羽率领楚军前去救赵。

项羽先派部下率领两万人做先锋,渡过漳水,切断秦军的运粮要道,把章邯和王离的军队分割开来。然后,项羽率领主力渡河。项羽命令将士们每人只准带三天的干粮,而后把军队里做饭的锅全砸了,把渡河的船只全凿沉了,他对将士们说:“这次打仗,有进无退,三天之内,一定要击败秦军!”

《邯郸成语启蒙经典故事70篇》 未命名 第31张

项羽的决心与勇气,对将士起了很大的鼓舞作用。楚军士气振奋,经过九次激烈战斗,楚军大获全胜。

助读提示

释义:

釜:锅。把饭锅打破,把渡船凿沉。比喻不留退路,下决心干到底。

启示:

两军对垒时,首先要有必胜的勇气。遇到困难,如果感到畏惧,总担心失败,就不可能取胜。

完璧归赵

赵王派蔺相如携带和氏璧出使秦国。蔺相如向秦王献上和氏璧后,秦王满心欢喜而无意交出十五座城池。蔺相如借口璧上有斑点要指给秦王看,讨回和氏璧,随即愤怒地指责秦王,如强行逼迫他,他将让玉璧与自己的脑袋一起在柱上撞个粉碎。

秦王怕他损坏了玉璧,当场叫人拿出地图,划出十五座城池。但蔺相如料到秦王只是做做样子,不会真的交城,便要求秦王斋戒五天,在朝廷上举行隆重的仪式,方能献璧。秦王被迫同意。

《邯郸成语启蒙经典故事70篇》 未命名 第32张
《邯郸成语启蒙经典故事70篇》 未命名 第33张

蔺相如让一个随从换上普通百姓的粗布衣服,藏着和氏璧,从小路逃回赵国,实现了自己完璧归赵的诺言。

助读提示

释义:

完:完整无缺。璧:平圆形中间有孔的玉,泛指美玉。原指蔺相如将和氏璧完好地送回赵国。后比喻把原物完整地归还给本人。

启示:

做成一件大事,既需要信守承诺,也需要智慧与策略,更需要胆量与气魄。

亡羊补牢

战国末期,楚襄王即位以后沉迷酒色,不理朝政。老臣庄辛为国家着想劝谏襄王,楚襄王不听。

不久,秦国派大将白起率兵直扑楚国。秦军很快攻破郢都,楚襄王只得仓皇出逃。楚襄王来到阳城后才想起庄辛闯宫进谏的话,觉得追悔莫及,于是派人去赵国接庄辛回来。

《邯郸成语启蒙经典故事70篇》 未命名 第34张

庄辛见楚襄王真诚请教,便说:“丢了羊以后,再修羊圈还不算晚。楚国吃了败仗,但国家还没有亡,现在振作起来还不算晚。”

楚襄王听后,觉得庄辛言之有理,于是重振君威,并鼓励士兵奋力抵抗秦军,最终打败了来势凶猛的秦军。

助读提示

释义:

亡:丢失。牢:关牲口的圈(juàn)。羊丢了再去修补羊圈,还不算晚。比喻出了问题以后想办法补救,可以防止继续受损失。

启示:

一个人犯了错误不要紧,重要的是吸取教训,亡羊补牢。

物以类聚

战国时期,齐宣王诏告天下贤士,来帮助他治理齐国。有个叫淳于髡的人在一天内给他推荐了七个有才能的贤士。齐宣王觉得非常奇怪,就问淳于髡:“我听说人才是很难得到的。现在你却在一天之内,推荐了七个贤士,照此下去,贤士不是多得连齐国也容纳不下了吗?”

《邯郸成语启蒙经典故事70篇》 未命名 第35张

淳于髡听后说道:“鸟是同一类的聚居在一起,兽也是同一类的走到一起。要找柴胡和桔梗这类药材,如果到洼地去找,一辈子也找不到一株;如果到山的北面寻找,那就可以用车装运了。这是因为天下的生物都是同一类的聚集在一起啊。”

助读提示

释义:

同类的事物常聚在一起。如积土成山,积水成河。

启示:

物以类聚,人以群分。要想有大的志向,就与那些伟人为友吧!

一举两得

春秋时期,鲁国的一座山上出现了两只老虎,吓得百姓不敢上山。一位名叫卞庄子的青年,集结了一帮人,拿着刀剑棍棒,准备为民除害。

山上,他们看到两只老虎为争夺一头死牛,正怒目相视,一副将要决斗的架势。

《邯郸成语启蒙经典故事70篇》 未命名 第36张

有人说:“这两只老虎都想得到那头牛,势必会发生争斗。我们等到他们斗出个结果,再打死那只受伤的老虎,一次消灭两只,这难道不是一举两得的事情吗?”

卞庄子听完,觉得很有道理,他们便藏在树后等待。果然,两虎相斗,一死一伤。卞庄子瞅准时机,三下五除二就打死了大老虎。

助读提示

释义:

指做一件事能得到两方面的好处。

启示:

做事情应该注意方式方法,有了好的方法,就会起到事半功倍、一举两得的效果。

一日千里

《邯郸成语启蒙经典故事70篇》 未命名 第37张

周穆王执政时,终日忙于国事,感到烦躁劳神,便让车夫造父驾车,一起外出巡游。车队从都城镐京(今陕西省西安市附近)出发,一路西行,周王车舆上的八匹骏马纵蹄飞奔,来到了昆仑山下的西王母国。

一天傍晚,穆王与西王母正在纳凉闲坐,突然,一个满头大汗的武士送来密封文书。原来,东方的徐偃王乘机起兵叛乱。穆王听后大吃一惊,命造父马上驾舆回宫。造父凭借高超的驾车技术,扬鞭策马,穿林过川,八匹千里马翻蹄腾跃,奔跑如飞,以日行千里的速度回到国都丰镐。徐偃王没想到周穆王回来得如此神速,仓皇应战,叛兵望风而逃,死伤无数,徐偃王也死于乱箭之中,很快平息了叛乱。

《邯郸成语启蒙经典故事70篇》 未命名 第38张

助读提示

释义:

本意指形容马跑得很快,一天能跑一千里路。现在常形容进步很快或发展迅速。

启示:

祖国的变化一日千里,到处都充满着生机,我们要经常出来走一走,看一看,感受一下。

以卵击石

荀子是赵国人,十五岁时离开家乡,到齐国都城临淄的稷下学宫求学,后成为稷下学宫的领袖。有一次他带着学生回到家乡,受到了赵孝成王的接见,正巧楚国的将领临武君也来到赵国。赵孝成王想,这一文一武在一起议兵,从不同的角度各抒己见,一定能使自己深受启发。

临武君认为自己常年领兵打仗,最有发言权,便抢先说:“上得天时,下得地利,准确地掌握敌人的动向,从而抢占有利的地形,这就是用兵的要领。”

《邯郸成语启蒙经典故事70篇》 未命名 第39张

荀子说:“弓与箭不协调就射不中目标,所以使民心一致才是用兵的要领。”

临武君不以为然地说:“用兵重视的是形势要有利,行动要诡诈多变。”荀子不同意他的观点:“仁君的用兵之道,不是靠欺骗之术来取胜的。你运用权术计谋,只能对付那些软弱涣散、离心离德的军队,如果用夏桀的欺诈术去对付夏桀,还有可能成功;而如果用夏桀的欺骗之术去对付尧的仁义之师,就如同拿鸡蛋砸石头、用手指搅开水一样。”

荀子的一番宏论,使赵孝成王深为折服。

助读提示

释义:

卵:鸡蛋。拿鸡蛋去碰石头。比喻不估计自己的力量,自取灭亡。

启示:

生活中,我们做事要踏踏实实,量力而行,不要去做以卵击石的事情。

曹冲称象

古时候,有人送给曹操一头大象,他很高兴,带着儿子和官员们一同去看。

这头象又高又大,身子像一堵墙,腿像四根柱子。曹操问:“谁有办法把这头大象称一称?”有的说:“得造一杆大秤。”有的说:“有了大秤也不成啊,谁有那么大的力气提得起呢?”也有的说:“办法倒有一个,把大象宰了,割成一块一块的再称。”曹操听了直摇头。

《邯郸成语启蒙经典故事70篇》 未命名 第40张
《邯郸成语启蒙经典故事70篇》 未命名 第41张

曹操的儿子曹冲才七岁,说:“我有个办法。先把大象赶到一艘大船上,看船身下沉多少,就沿着水面在船舷上画一条线。再把大象赶上岸,往船上装石头,直到船下沉到画线的地方为止。再称一称船上的石头有多重,大象就有多重。”

曹操叫人照曹冲说的办法去做,果然称出了大象的重量。

助读提示

释义:

比喻少儿聪慧。

启示:

年仅七岁的曹冲,利用水的浮力,解决了一个连许多成年人都一筹莫展的大难题,真是太棒了!

胡服骑射

战国时期,赵国经常受到少数民族的侵扰。赵武灵王决定改革国家制度,增强国家的军事实力。

一天,赵王对臣子楼缓说:“我打算仿照胡人的风俗把服装改一改,你看如何?”

楼缓听了很赞成。赵王的叔叔说:“咱们不如既仿照胡人的穿着,也学习他们骑马射箭的本领。”

《邯郸成语启蒙经典故事70篇》 未命名 第42张

上朝的时候,赵王穿着胡人的服装走了出来。大臣们见了,都吓了一跳。但大家一见赵王的叔叔公子成也穿胡服了,也只好跟着改了。

赵王接着又命令大家学习骑马射箭,他训练了一支强大的骑兵队伍。公元前305年,赵王打败了中山国,收服了几个部落,向北方开辟了上千里的疆域,成为当时的“七雄”之一。

助读提示

释义:

穿上胡人的服装,骑着战马张弓射箭。形容在改革中,应排除传统旧势力、旧观念对人的影响。

启示:

向别人汲取长处,弥补自己的短板,就能取得更大的成绩。

培养志向

《邯郸成语启蒙经典故事70篇》 未命名 第43张

半途而废

东汉时,乐羊子外出拜师求学。一年后,乐羊子因想家而回家探望妻子。

妻子听了乐羊子的话,拿起一把剪刀,指着织布机上的绢帛,说:“织绢先是用蚕茧抽成丝,再由丝纺成线,然后由线一根根织成寸,寸再积成尺,尺再积成丈,最后才成匹。如果我现在一剪刀下去,便会前功尽弃。你在外面求学与我织布是一个道理,你积累学问,就应当‘每天都学到自己不懂的东西’,以此成就自己的美德。现在你半途归来,和我剪断织机上的绢帛有什么两样?”

《邯郸成语启蒙经典故事70篇》 未命名 第44张

乐羊子听了妻子的话,深受触动,于是又继续求学,一走七年,最终学有所成。

助读提示

释义:

废:停止。半路上就停下来。比喻事情没做完就中途停止,不能坚持到底。

启示:

做事要善始善终,有头有尾。坚持不懈地努力是成功的保证。

不遗余力

战国时,秦国发兵攻打赵国。赵王召来大臣楼昌和虞卿商议对策。

楼昌建议派使者到秦国求和。虞卿反对求和,建议派使者带着礼物送给楚国和魏国,造成天下人要联合起来抗秦的印象。秦王以为我们和楚国和魏国结成了联盟,必定感到惶恐,然后会主动要求与我们讲和。

赵王认为这样做没有什么把握,没有接受虞卿的意见,而派使者到秦国求和。结果秦兵趁机猛攻,包围了邯郸城,秦国提出必须割让六座城池,秦国方可退兵。

《邯郸成语启蒙经典故事70篇》 未命名 第45张

赵国的大臣议论纷纷,赵王拿不定主意。虞卿说:“秦国这次攻打我们,用尽了所有的力气,结果怎么样呢?还不是疲倦而归。如果我们把六座城池拱手相送,这不等于帮助敌人来打自己吗?”

赵王急得团团转:“那你说怎么办?”虞卿说:“将这六座城池赠给齐国,齐秦两家是仇敌,齐王得到城池必定会出兵攻秦。”

赵王同意了他的策略,并派他出使齐国。虞卿还未从齐国回来,秦国已派人来赵国讲和了。

助读提示

释义:

遗:留下。余:剩余。不留下一点儿剩余的力量。指把全部的力量都使出来。

启示:

只有不遗余力地追寻自己的目标,才能得到机会之神的眷顾,实现自己的梦想。

文姬归汉

蔡文姬是东汉著名学者蔡邕的女儿,她聪明貌美,博学多才,却一生坎坷。从小就跟随父亲到处奔波,饱尝了飘泊流离之苦。

蔡文姬十六岁时,嫁给了河东人卫仲道。然而新婚不久,丈夫就因病离世,蔡文姬只得又回到父亲身边。不久,军阀混战,蔡邕也被捕死于狱中。

这时,北部的南匈奴趁机侵入中原。在回洛阳的路上,蔡文姬被掠到匈奴。因她姿色超群,被南匈奴(活动于今山西南部、河南西部)左贤王纳为妾,婚后两人恩爱相处,共同生活了十二年,并生有二子。

《邯郸成语启蒙经典故事70篇》 未命名 第46张

曹操和蔡文姬的父亲交情很深。曹操扫平了北方后,得知蔡邕的女儿流落在南匈奴,便派使者带重金赎回了蔡文姬。蔡文姬归汉后,曹操在邺城的铜雀台接见了她,并亲自安排了她的生活。

蔡文姬在邺城整理了父亲的遗书四百余篇,她还根据自己的悲惨遭遇,写下了催人泪下的《悲愤诗》及著名的自传体叙事长诗《胡笳十八拍》,诗作情感真挚,哀怨激愤,充满了浪漫主义色彩。

助读提示

释义:

曹操把蔡文姬从南匈奴接回邺城,让她整理父亲生前的著作,为保存和传播古代文化作出了贡献。

启示:

曹操惜才如金,让“文姬归汉”成为千年美谈,也使得蔡文姬与卓文君、班昭、李清照并列成为我国古代四大才女。

三人成虎

庞葱是魏国一位很有才能的大臣,被魏王派去赵国保护太子。他担心自己离开魏国以后有人陷害他,于是对魏王说:“大王,如果有一个人说街市上有老虎,您相信否?”魏王回答:“我不信。”庞葱又问:“有两个人说街上有虎呢?”魏王回答:“我有些半信半疑了。”庞葱再问:“有三个人说呢?”魏王迟疑地说:“那就相信了。”

《邯郸成语启蒙经典故事70篇》 未命名 第47张

听到魏王这样回答,庞葱说道:“大王,您想想看,老虎是不会跑到街市上来的。但因为三个人都说街市上有老虎,您就信以为真了。赵国离魏国那么远,背后议论我的人还可止三个啊!”

助读提示

释义:

比喻谣言或讹传一再重复出现,便可能使听者信以为真。

启示:

生活中应该具备分辨是非的能力,有时候大多数人的话不一定是正确的,真理可能掌握在少数人手里。

望梅止渴

有一年夏天烈日当空,曹操率军去攻打张绣,军队急行数十里,兵士个个口干舌燥。曹操命令军队停下休息,并差人到处找水,结果都空手而归。

曹操心想:不能让千军万马在荒野久停。忽然,他心生一计,装作昂头远眺的样子,惊喜道:“真是天助我也!将士们,抖起精神来,前面有一大片梅林!我们马上赶到那里,大吃一顿酸甜的梅子,就可以解渴了!”

《邯郸成语启蒙经典故事70篇》 未命名 第48张
《邯郸成语启蒙经典故事70篇》 未命名 第49张

听到此言,躺在地上的士兵都翻身而起,一个个干裂的嘴唇翕动着,好像吞咽着酸甜的梅汁,不再感到口渴。曹操趁势下令整军疾驰,带着军队走出了荒原,找到了水源。

曹军也如期到达前沿阵地。

助读提示

释义:

梅:梅子。指望着梅子而流口水就不再渴了。比喻愿望不能实现,用空想安慰自己或别人。

启示:

精神的力量是强大的,它给人以前进的信心和勇气。

一鸣惊人

齐威王即位以后,整天吃喝玩乐,不问国政。

文武群臣也荒废功业,违法乱纪。齐威王喜欢听笑话,猜谜语。淳于髡打算用谜语来劝告齐威王。

一天,淳于髡来到宫廷求见齐威王,说:“大王,我最近听到一则谜语,特意来讲给您听。”齐威王一听很高兴,淳于髡(kǖn)说:“咱们齐国有只大鸟落在庭院里,它不飞也不叫,您知道是只什么鸟吗?”

《邯郸成语启蒙经典故事70篇》 未命名 第50张
《邯郸成语启蒙经典故事70篇》 未命名 第51张

淳于髡刚一讲完,齐威王就说:“此鸟不飞则已,一飞冲天;不鸣则已,一鸣惊人。”

原来,齐威王荒淫无度是个假象,他听出淳于髡是用谜语讽喻他,认为时机已经成熟,于是决心整顿朝纲,收复失地,振兴齐国。

助读提示

释义:

一叫就使人震惊。比喻平时没有突出的表现,一下子做出惊人的成绩。

启示:

在学习上要循序渐进,脚踏实地,不要幻想着找到什么捷径,让自己一鸣惊人。

八面威风

元朝末期,封建朝廷极端腐败,根本不把百姓放在眼里。百姓求生无路,纷纷举旗起义。

起义军势力较强的是朱元璋。过年那天,他与大将徐达同乘一条小船,从长江北岸渡过长江。船主是对老夫妻,船夫知道船上坐的是朱元璋,便高声喊着号子向他庆贺:“圣天子六龙护驾,大将军八面威风。”

《邯郸成语启蒙经典故事70篇》 未命名 第52张

朱元璋明白这是祝贺帝王的话,非常高兴。

后来,朱元璋统一了全国,成为大明朝的开国皇帝,即明太祖。明太祖派人找到当年那对老夫妇,给予封赏,并将那条渡船涂成朱红色,表示有功。

《邯郸成语启蒙经典故事70篇》 未命名 第53张

助读提示

释义:

威风:令人敬畏的气势。形容人气势昂扬,威慑力强。

启示:

奥运赛场上,看中国乒乓球队,那真是八面威风啊!

安然无恙

一次,齐王派使者出使赵国。使者拜见赵威后时,将齐王的亲笔信呈上。赵威后并没有展开看信,而是关切地问使者:“齐国今年的收成好吗?老百姓的日子平安吗?齐王的身体健康吗?”

齐国使者听了,心里很不高兴,便冷冷地说:“我奉齐王之命专程来问候您,您既不看信,也不先问齐王,却先问收成和百姓,这岂不是先贱后贵、本末倒置吗?”

《邯郸成语启蒙经典故事70篇》 未命名 第54张

赵威后笑着解释说:“如果今年收成不好,没有足够的粮食吃,老百姓怎么能过好日子?如果没有百姓,怎么会有国王呢?你说我讲的有道理吗?”

齐国的使者听了,这才佩服地点点头。

助读提示

释义:

恙:疾病,借指灾祸。形容平安无事,没有受到任何伤害。

启示:

平安是百姓最大的幸福,没有平安,幸福就失去了前提和基础。为政之责就要增强人民群众的幸福感,保持社会的稳定发展。

人间百态

《邯郸成语启蒙经典故事70篇》 未命名 第55张

草菅人命

贾谊是汉文帝时的著名文人。他曾担任梁怀王刘揖的太傅。

梁怀王是汉文帝最宠爱的儿子,文帝希望贾谊好好教导他。贾谊对文帝说:“辅导皇子、教他读书固然重要,但更重要的是教他怎样做一个正直的人。不能像秦末赵高教导秦二世胡亥那样,只知道传授给他怎样施以严刑酷狱,致使秦二世所学的不是杀头割鼻子,就是满门抄斩。二世看待杀人,就好像看待割茅草一样(其视杀人,若艾草菅然),导致了后来的农民起义。这难道是胡亥的本性生来就残忍吗?他之所以这样,是教导他的人没有引导他走上正道啊!”

《邯郸成语启蒙经典故事70篇》 未命名 第56张

贾谊的论述引出“草菅人命”这一成语。

助读提示

释义:

草菅:野草。人的性命看得像野草一样轻贱,随意加以摧残。

启示:

哪里有压迫,哪里就有反抗。残暴的统治者只能统治一时,人民的反抗如怒潮一般,终将使他们葬身海底。

大公无私

《邯郸成语启蒙经典故事70篇》 未命名 第57张

祁黄羊是春秋时晋国的大夫。

有一天,晋平公问祁黄羊:“南阳缺个县令,派谁去合适呢?”祁黄羊推荐了解狐。晋平公惊讶地说:“解狐是你的仇人啊!”祁黄羊说:“您只问我什么人去最合适,并没问我解狐是不是我的仇人。”过了些日子,晋平公又问祁黄羊说:“朝廷缺少一个法官,谁能胜任呢?”祁黄羊推荐了他的儿子。晋平公又奇怪起来,问道:“你不怕别人说闲话吗?”祁黄羊说:“您只问我谁可以胜任,并没问我祁午是不是我儿子呀!”

《邯郸成语启蒙经典故事70篇》 未命名 第58张

孔子得知后,对祁黄羊大加赞赏,说:“祁黄羊推荐人,是以才能为标准,不因为是自己的仇人,心存偏见;也不因为是自己的儿子,不敢推荐。他才称得上是‘大公无私’啊!”

助读提示

释义:

指办事公正,没有私心。现多指从集体利益出发,毫无个人打算。

启示:

公正是一面镜子,它能照出你内心深处的私心杂念。我们应该做一个大公无私的人。

瓜田李下

南北朝时期,有个叫袁聿修的人,十八岁就做了本州中正,后来又升为博陵太守。袁聿修做官清白自守,不收贿赂,人们送他一个雅号“清郎”。

有一次,袁聿修到外地考察地方官吏,路经兖州。他的老朋友邢邵在兖州做刺史,邢邵拿出一匹白绸作为纪念。袁聿修谢绝说:“我这次路过这里,与往常不同啊。瓜田李下,古人是最谨慎的呀!你难道忘了古人说的走过瓜地不要弯腰提鞋子,走到李树下不要伸手整帽子吗?这是为了躲避嫌疑呀!你的心意我领受了,东西不能收,以免留下话柄啊!”

《邯郸成语启蒙经典故事70篇》 未命名 第59张

邢邵很理解袁聿修的心思,就没有勉强他。

《邯郸成语启蒙经典故事70篇》 未命名 第60张

助读提示

释义:

走过瓜田时不弯腰提鞋,走过李树下不举手整冠,以避偷瓜摘李之嫌。比喻有嫌疑的地方。

启示:

作为执法者出于公心,秉公执法,廉洁公正,避免瓜田李下的嫌疑。

嫁祸于人

战国时期,韩国要把十七座城池送给赵国。

赵孝成王征求平阳君赵豹的意见。赵豹说:“秦国对韩国上党地区垂涎已久,韩国不将城池送给秦国而送给我们,这分明是要将灾祸转移到我们赵国的头上(欲嫁其祸于赵也),依我看,这十七座城池万万接受不得。”

《邯郸成语启蒙经典故事70篇》 未命名 第61张

赵王没听平阳君的建议,接收了韩国的城池。秦国大怒,发兵攻赵。赵王因贪图上党之地使四十万赵军败于长平,赵国几乎覆灭。而“嫁祸于赵”后来演变为成语“嫁祸于人”。

助读提示

释义:

嫁:转移,推给。把自己的祸事转嫁到别人身上。

启示:

遇到灾难,应当勇于面对,而不要想着嫁祸于人。

食不甘味

战国后期,秦国在七雄之中最为强大。

有一年,秦惠文王派使者去见楚威王,要挟说:“如果楚国不服从秦国,秦国就要出兵伐楚。”楚威王闻听大怒,下令把秦国使者驱逐出境。但楚威王又因实力不足而焦虑不安。恰在这时,说客苏秦前来拜他。他劝楚威王与赵、魏等国联合起来抗秦。楚威王一听,高兴地说:“感谢你的妙计,我正为这件事‘卧不安席,食不甘味’呢,就按你的计策去做。”

《邯郸成语启蒙经典故事70篇》 未命名 第62张

秦惠文王闻报,忧心忡忡,寝食难安,食不甘味,动员全国修缮战守的器具,境内严加防守,招募兵士,任命将领,以待来敌。

助读提示

释义:

甘味:味道美好。吃东西都觉得没有味道。形容心里有事或身体不好,吃东西都不知道滋味。

启示:

生活中,食不甘味,只知道发愁,于事无补。要从容大度,科学决策,方能解决问题。

死灰复燃

西汉人韩安国因事被捕,关押在蒙地监狱中。

狱吏田甲以为韩安国失势,常常借故凌辱他。韩安国怒道:“你把我看成熄了火头的灰烬,难道死灰就不会复燃?”

田甲嘿嘿一笑,说道:“倘若死灰复燃,我就撒尿浇灭它!”

不久,韩安国入狱的事引起太后关注。太后看在韩安国曾调解过景帝和梁王之间的矛盾、使两兄弟重归于好的份上,亲自下诏要梁王重新起用安国。

《邯郸成语启蒙经典故事70篇》 未命名 第63张

田甲连夜逃走。韩安国扬言说,田甲如不回来,就杀了他一家老小。田甲只好向韩安国请罪。韩安国讽刺他道:“现在死灰复燃,你可以撒尿了……”田甲连连磕头求饶。

助读提示

释义:

死灰:燃烧后余下的灰烬。冷灰重新烧了起来。原比喻失势的人重新得势。现常比喻已经消失了的恶势力又重新活动起来。

启示:

不要给敌人喘息的机会,因干净彻底地将其消灭,不然,如若其死灰复燃,悔之晚矣。

四分五裂

战国时期,秦王想称霸天下,分化瓦解其他六个国家。他首先派相国张仪来到魏国,劝说魏王依附秦国。

张仪对魏王说:“魏国土地长不足千里,兵不足三十万,又没有险要的山川阻挡敌人,要守住四边的国境很不容易。你若联合南方的楚国而不与齐国和好,齐国就会从东边打过来;你若联合齐国而不与赵国和好,赵国就会从北边进攻;你若不和韩国和好,韩国就会从西面打来;如果不亲近楚国,楚国也会从南边打过来。这样一来,魏国岂不是要四分五裂了吗?所以从魏国的安全考虑,你还是依附秦国吧,有秦国做你的后盾,那么其他国就不敢来侵犯,魏国就有了安全的保障。”

《邯郸成语启蒙经典故事70篇》 未命名 第64张

魏王听信了张仪的话,终于依附了秦国。

助读提示

释义:

原意为分裂成许多块。形容不完整,不统一,不团结。

启示:

在团队中,如果大家钩心斗角,不顾大局,这个团队很快就会陷入四分五裂之中。

天下无双

魏国的信陵君窃符救赵后,怕魏王追究,便客居邯郸。他听说赵国有两个贤士,毛公隐居在赌场,薛公隐居在酒场,想与他们相识,但两人不肯相见。信陵君便亲自登门拜访,与他们一见如故。

赵国的平原君得知信陵君不顾自己的身份,经常出入赌场和酒场,便对人说:“信陵君为人出类拔萃,天下无双,今天看来只不过是徒有虚名,实际上是一个行为荒唐的人。”信陵君听说后,很生气地说:“我出入这些场所是为了结交像毛、薛这样的贤人。看来平原君是一个不重才学、只注重门第的人。既然他耻笑我,我只好离开这儿了。”

《邯郸成语启蒙经典故事70篇》 未命名 第65张
《邯郸成语启蒙经典故事70篇》 未命名 第66张

平原君听说信陵君要走,知道自己说错了话,便登门向信陵君谢罪,并再三挽留,信陵君这才继续留在了赵国。

这时秦国出兵攻魏,魏王派人请信陵君回国,信陵君不肯回国。毛、薛两人劝说道:“现在魏国有难,正是用人之际。如果秦国攻破了魏都,国破家亡,你怎么面对天下人呢?”信陵君听后,立即回国挂帅,大破秦军。

助读提示

释义:

天下找不出第二个。形容出类拔萃,独一无二。

启示:

大国工匠精神,让传统技艺巧夺天工。他们天下无双的技艺,使我国的许多行业走在了世界科技创新的前沿。

推心置腹

公元19年,刘秀加入到绿林起义军之中。

起义军在刘秀的指挥下,击败了王莽的军队。被封为萧王的刘秀又乘胜进军,消灭了河北铜马的起义军,数十万人向他投降。

刘秀为了壮大自己的实力,决定收编这些人。他把起义军首领封为列侯,将士全部重用。首领们不相信刘秀会信任他们,刘秀就让他们各回各自的营寨,照样带领自己的部下。刘秀骑着马到军营去慰问,就像对待自己的老部下一样。

《邯郸成语启蒙经典故事70篇》 未命名 第67张

这些将领们见到刘秀如此毫无戒心地对待他们,感动地说:“萧王如此推心置腹,我们怎能不为他打下江山!”

大家都将刘秀称之为“铜马皇帝”。

助读提示

释义:

把自己的心放到别人肚子里。指诚心待人。

启示:

人与人之间应相互体谅,推心置腹,才能交到真正的朋友。

危如磊累卵

苏秦是战国时期著名的纵横家。为推销自己的“合纵”战略,让弱国联合起来对付强大的秦国,他便来到了赵国。这里刚刚发生了一场宫廷政变,李兑将发动沙丘之乱的赵章等人杀死,赵主父(即原赵武灵王)也被饿死沙丘宫中。

苏秦首先面见了相国李兑,李兑对他的这套学说毫无兴趣,但苏秦却不以为然。苏秦说:“昨天我来的时候城门关闭了,只好借宿在郊外的田地里。睡到半夜的时候,突然听到土偶跟木偶在辩论。土偶说,‘假如我遇到暴风骤雨,被毁坏了,可以重新回到土里。而你遇上暴风骤雨,就会被漂到漳河里,向东流入大海中,没有安身之处。’我认为土偶是胜利者。如今你逼死了赵主父,灭了他的族人,您生活在这样的环境中,就像摞起来的鸡蛋一样危险。如今你若听从我的计谋就能生存,不听我的计谋就得死亡。”李兑听后仍无动于衷,为了让苏秦早日离开赵国,他答应赠送给苏秦一些资费,让他上别国游说去了。

《邯郸成语启蒙经典故事70篇》 未命名 第68张

助读提示

释义:

累卵:把蛋垒起来。比喻形势非常危险,如同堆起来的蛋,随时都有滑落打碎的可能。

启示:

危险的存在,往往是由于长期“累积”造成的,所以,如何化解危险,体现着人生的智慧和谋略。

一不做,二不休

公元755年,唐朝节度使安禄山起兵叛乱,骑兵张光晟把马让给了大将王思礼,使他脱险。叛乱平定后,王思礼向朝廷保举张光晟。

784年,叛将朱泚封张光晟为宰相。这时,唐军将领李晟已迫近长安。朱泚将兵权交给张光晟抵御唐军。

《邯郸成语启蒙经典故事70篇》 未命名 第69张

张光晟见大势已去,便暗中派人与唐军取得联系,张光晟作为内应,劝朱泚离开长安,并护送他出城再返回来,率领残部向李晟投降。

此后,李晟举行宴会,总邀请张光晟参加,宾客们对张光晟这一反贼非常反感。李晟见众怒难犯,便将张光晟看管起来,等待朝廷发落。

临死时,张光晟悲哀地说:“把我的话传给后人:第一不要做,第二做了就不要罢休!”

助读提示

释义:

不做则已,做了就做到底。

启示:

世上是没有后悔药的,一个人要为自己的所作所为承担相应的责任,不能反悔。

饮鸩止渴

东汉魏郡邺人霍谞为人坦荡,有正义感。十五岁那年,舅舅宋光被人诬告而被捕入狱。霍谞的心情一直不能平静,他知道舅舅不可能干弄虚作假的事,便决定给大将军梁商写一封申辩书。

霍谞说:“宋光身居高位,一向秉公守法,他怎么会冒着杀头之罪篡改朝廷的法令呢?他有必要这样做吗?就好像一个人十分饥饿,就拿有毒的附子来吃,口渴了,就取鸩鸟毛泡的毒酒来喝一样。不但解不了渴,而且会中毒而死。请将军明察是非。”

《邯郸成语启蒙经典故事70篇》 未命名 第70张

梁商看过书信,认真审理宋光的案子,请求汉顺帝宽恕宋光。霍谞因为这封理正言直的申诉信而名传天下。

《邯郸成语启蒙经典故事70篇》 未命名 第71张

助读提示

释义:

鸩:传说中的毒鸟,用其羽毛泡的酒能毒死人。喝毒酒解渴,比喻用错误的办法来解决眼前的困难而不顾严重后果。

启示:

现代生活中的雾霾愈加严重,究其原因与那些不惜以破坏环境的代价发展生产分不开的,这种饮鸩止渴的行为应该受到社会的谴责。

不翼而飞

战国时期,秦王派大将王稽率军围攻赵国都城邯郸,可一连攻打了十七个月都没有攻下。王稽在军帐中闷闷不乐,这时有人来献计说:“如果你犒赏官兵,鼓舞将士的斗志,就可攻破邯郸。”王稽说:“我只知道服从大王的命令,别的事我管不了。”来人反驳说:“你这样做恐怕不合适。就是父亲对儿子的要求,有能做到的也有不能做到的。您虽然受到大王的宠信,但这种君臣关系,不会超过父子的亲情吧。你听说过吧,如果十个人合力揉压一个木椎,就会使木椎弯曲。如果人们众口一词,要求改变你的做法,这消息没有翅膀也会飞得很远,说明将士的力量是强大的。你还是犒赏一下将士吧!”

《邯郸成语启蒙经典故事70篇》 未命名 第72张

王稽最终没有采纳来人的建议。没过多久,秦军发生了叛乱,秦王处死了王稽。

助读提示

释义:

翼:翅膀。没有翅膀却飞走了。比喻物品忽然丢失,也喻事情传播得很快。

启示:

一些好的建议往往反映了人们的心声,如果忽视了这种感受,就会使士气和民心受挫。

前车之鉴

贾谊从小就有神童之称,汉文帝听说了,就派人把他请到京都担任博士。

有一次,贾谊上书给汉文帝,说:“秦朝宦官赵高单教胡亥怎样处决囚犯,他所学习的,不是斩杀犯人就是怎样灭族。他杀起人来,简直就像割草一样。难道胡亥天生就这样残暴吗?这完全是教导他的人教得不合理,才造成的恶果呀!俗语说,‘前车之覆,后车之鉴。’秦朝灭亡的前车之覆,应该作为我们的后车之鉴呀!”

《邯郸成语启蒙经典故事70篇》 未命名 第73张

汉文帝看了,便把他升为大夫,继续提拔贾谊,却遭到别人的反对。贾谊一直都郁郁不得志,死时年仅三十二岁。

助读提示

释义:

鉴:铜镜,引申为教训。前面翻车的教训。比喻把前人或以前的失败作为借鉴。

启示:

在学习上,有了上次考试的前车之鉴,以后就不走或少走弯路了。

读书求知

《邯郸成语启蒙经典故事70篇》 未命名 第74张

竹林别室

北齐丞相杨愔小时候特别喜欢读书。一天,杨愔坐在院里的李子树下看书,熟透了的李子从树上掉下来,落在他的身边。孩子们纷纷抢夺掉下来的李子,而唯有杨愔原地不动,仍聚精会神地看书。

有一次,六岁的杨愔去舅舅家作客。吃饭时,舅舅问他在读什么书,他说正在读《诗经》。舅舅便问:“你读过《渭阳》这首诗没有?”杨愔当即熟练地背诵起来。这是一首描写外甥为舅舅送行、赠送礼物表达自己情意的诗。杨愔读着,想起诗中外甥与舅舅分别的情景,不禁哭泣起来,引得舅舅也落下泪来。

《邯郸成语启蒙经典故事70篇》 未命名 第75张

杨家是当地的一个豪门望族,宽敞的宅院里种着许多翠绿的竹子。家人在竹林边盖了一间屋子,专供杨愔学习读书用,并以此来激励杨家的其他孩子们说:“如果你们能像杨愔一样品学兼优,也给你们在竹林里建一座读书室。”

助读提示

释义:

“竹林别室”指的是竹林中幽静的书屋。

启示:

奖励能对孩子起到鼓劲、促进和教育的作用,但物质奖励只会一时激起孩子学习的兴趣,而精神的奖励才能发挥持久的作用。

百闻不如一见

赵充国是西汉时期的名将,排兵布阵,注重调查研究,从来不打无把握之仗。

宣帝本始四年(公元前76年),匈奴再犯中原。赵充国率四万精兵多地布防。匈奴见汉军准备充分,不战自退。

《邯郸成语启蒙经典故事70篇》 未命名 第76张

元康三年(公元前67年),羌族数百部落准备袭击中原。已经七十六岁的赵充国自告奋勇,愿意担当抗羌重任。为摸清敌人实情,知彼知己,打赢这一仗,他亲自到前沿察看地形,搞清对方的兵力部署,并制定出详细作战方案,上报宣帝。不久便大败羌军。

当有部下问起他为何这把年纪还亲自到前线侦察一事,他语重心长地说:“听别人说上一百次,不如自己到实地看上一次了解的情况真实可靠。”

助读提示

释义:

听别人说一百次,不如亲眼见一次。形容纵使听到再多次也不如自己亲见印象深刻、可靠。

启示:

耳听为虚,眼见为实。只有掌握第一手资料,才能了解当时的情况,作出正确的判断。

才高八斗

南朝时的谢灵运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位山水诗人。他聪明过人,读书用功。

谢灵运诗文出色,每写完一首诗,都会被皇帝收藏。皇帝说:“你能诗善文,又钟情于秀山丽水,肯定能写出更多的好诗文来。”

谢灵运寄情山水,他在老家会稽修建的别墅依山临水,茂林修竹,景致幽雅,宛若仙境。他每有一首新诗写出,便传到京城,人们都争相抄录。

《邯郸成语启蒙经典故事70篇》 未命名 第77张
《邯郸成语启蒙经典故事70篇》 未命名 第78张

有人称赞谢灵运才华惊世,他自己却说:“天下才共一石,曹子建独得八斗,我得一斗,自古及今共用一斗。”

助读提示

释义:

斗:量器名。比喻人的才华很高,远远胜过一般人。在历史上,曹家父子三人可谓才高八斗。

启示:

只有刻苦学习,加倍努力,才有可能达到才高八斗的境界。

大器晚成

东汉末年的崔琰剑法很好,可有人却认为他不学无术。一次,崔琰拜访一个有学问的人,管家告诉他:“主人在读书,无暇闲谈。”崔琰知道人家是嫌他没知识,感到无比羞愧,便暗下决心,要好好读书,成为一个能文能武的人。从此,崔琰拜师求学,学问逐渐增多起来。

崔琰的才干很受曹操的器重。有一次,曹操想立小儿子曹植为太子。崔琰说:“自古以来,都是立长子的。您立曹植,曹丕心里不服,大臣们也不服。纵观古今,因为废长立次引起的骨肉相残还少吗?请三思而行!”

《邯郸成语启蒙经典故事70篇》 未命名 第79张

崔琰常对人说:“才能大的人需要长时间历练才能成器啊!”

助读提示

释义:

大器:大才。原晚的人。

启示:

纵观古今,那些大器晚成的人都经受过各种磨难,有志者,事竟成啊!

洛阳纸贵

西晋文学家左思出身贫苦,可文章写得好。为了写好《三都赋》,花了十年工夫。

所谓三都,是指三国时期的蜀国京都成都、吴国京都建业和魏国京都洛阳。他亲自到都城调查,收集了丰富的资料,积累了很多素材。为了便于写作,他在门户、庭院、厕所等地放上纸笔,想到好的语句马上记下来。经过反复修改,《三都赋》终于写成。他的文章构思奇巧,语言优美,表现出三座都城的美丽壮观,反映出劳动人民的智慧和才能。

《邯郸成语启蒙经典故事70篇》 未命名 第80张

《三都赋》问世以后,一传十,十传百,整个京城都轰动了。人们争相传抄,竟使洛阳的纸价一下子贵了起来。

助读提示

释义:

比喻著作有价值,流传广,连纸都涨价了。

启示:

有价值的作品都是经过长期积累、反复提炼、亲身体验创作出来的,是作者呕心沥血的结晶。

小巫见大巫

三国时,陈琳和张纮是同乡,两人都很有才华,虽然各事其主,但相互仰慕,经常有书信来往。

有一次,张纮专门为栩榴枕作赋,千里之外的陈琳见到了,赞赏不已。在一次宴宾时,特地拿出文章让宾客传阅欣赏。没过多久,张纮看到了陈琳写的两篇文章,不由得击掌叫好,并写了一封信给陈琳。信上对陈琳文辞清新、见解独到的文章大加赞赏。

《邯郸成语启蒙经典故事70篇》 未命名 第81张

陈琳见信后感慨万分,他在复信时谦虚地说:“我生活在北方,没见过世面,与天下的文人学士交往很少。我和你相比,差距实在太大了,就好像小巫遇见大巫,没法施展巫术了。”

助读提示

释义:

小巫法术小,大巫法术大,小巫见到大巫就不能施展他的法术。后比喻相形之下,一个远远比不上另一个。

启示:

山外有山,强中更有强中手。对待学习,要谦虚谨慎,虚心好学。

一目十行

南北朝时期,梁武帝的儿子萧纲小时候是个天资聪敏的孩子,六岁便写得一手好文章,大家称赞他的才华,父亲梁武帝不敢置信。

有一天,梁武帝把萧纲叫来,给他出了一道题目,说:“你坐在我面前写,看看你是否真的文采出众。”

萧纲拿起笔来,略微思考了一下便写起来,一会儿工夫就写好了。梁武帝边读边赞叹说:“语句流畅,辞藻甚美,难怪大家都夸赞呢!”萧纲更加努力地学习了。

《邯郸成语启蒙经典故事70篇》 未命名 第82张

萧纲长大后,非常喜欢读书,看书的速度极快。据《梁书·简文帝(即萧纲)纪》中记录,“读书十行俱下”,意思是读书的时候,一眼能看十行的内容。

助读提示

释义:

一眼看十行书。比喻天资聪颖,读书速度很快。

启示:

读书不在于快慢,而重于理解。如果一目十行,看过就忘,还不如不看。

纸上谈兵

赵括是赵国名将赵奢的儿子,他从小跟着父亲攻读兵书,研习阵法,懂得不少军事知识,与人论起用兵之道夸夸其谈。有时父子二人辩论时,连父亲也驳不倒他。赵括的母亲高兴地说:“有其父必有其子。将门又要出虎将了。”但赵奢却说:“知子莫如父。他只懂得兵书上的皮毛,却不懂得兵法的精要。战场的形势变化万千,不能纸上谈兵,硬搬兵法去套。”

《邯郸成语启蒙经典故事70篇》 未命名 第83张
《邯郸成语启蒙经典故事70篇》 未命名 第84张

长平之战时,赵孝成王听信谣言,中了秦国的反间计,让赵括取代廉颇为主帅。赵括的母亲知道了这件事,急忙拜见赵孝成王,阻止他派儿子带兵打仗。赵母把赵奢当年的话告诉了赵王后说:“请求大王另择良将,以免丧师辱国。”赵孝成王说:“您就放下这事别管了,我已经决定了。”

《邯郸成语启蒙经典故事70篇》 未命名 第85张

后来由于赵括指挥失误,使赵军惨败,全军覆没,自身战死,四十万赵军被秦将白起活埋。

助读提示

释义:

在文字上空谈用兵策略。比喻空谈理论,不能解决实际问题。

启示:

纸上得来终觉浅。读书时应把书本知识和生活实际联系起来,否则就会变成死读书和读死书的书呆子。

一字千金

战国时,商人的地位是最低的。秦国有个叫吕不韦的丞相,官员们都知道他是商人出身。吕不韦觉得必须想办法提高自己的声望,便召来门客商议这件事。

一位门客说:“孔子是个大学问家,他整理了《春秋》;孙武很会打仗,他写了《孙子兵法》。我们也写一本书,提高自己的声望。”

《邯郸成语启蒙经典故事70篇》 未命名 第86张

吕不韦听了,立即组织门客书写。不久,一部名叫《吕氏春秋》的书便写成了。怎样才能使《吕氏春秋》为众人所知呢?他命人将书抄写出来,贴在城墙上并张贴布告:“谁能把书中的文字改动一个,奖励一千金。”

从此,人们都知道了吕不韦撰写的书,他的地位也随之提高了。

助读提示

释义:

意思是一个字值一千金,原指改动一个字赏赐千金,后用来称赞诗文精妙,价值极高。也指书法作品的珍贵。形容说的话或写的字价值很高。

启示:

在珍藏的古字画中,颜真卿的手稿,可谓一字千金,价值非凡。

幽默风趣

《邯郸成语启蒙经典故事70篇》 未命名 第87张

黄粱美梦

《邯郸成语启蒙经典故事70篇》 未命名 第88张

秀才卢生在酒店里喝闷酒,刚好路过此地的仙人吕洞宾让他枕着一个青瓷枕头睡一会儿。

卢生很快进入了梦乡,眼前呈现出一扇大门,他高兴地向自己家里走去。他娶了一位美丽富有的姑娘,还考中了进士,先后担任各种大官。他开河修渠,镇边杀敌,走到哪里就把功业建到哪里,最后被封为燕国公。卢生在梦中也渐渐地老去。

《邯郸成语启蒙经典故事70篇》 未命名 第89张

卢生从梦中惊醒,自己仍旧在酒店,吕洞宾也在身旁。他对吕洞宾说:“刚才的梦,真算得是一个美梦。人一生的荣辱、贫富、得失、生死,都让我领略到了!”

卢生起身向吕洞宾鞠了一躬,而这时候,店主人下进锅里的黄米,还没有熟呢。

《邯郸成语启蒙经典故事70篇》 未命名 第90张

助读提示

释义:

黄粱:小米。原意指在煮好一锅小米饭的时间做了一个美梦。比喻虚幻的事或难以实现的愿望。

启示:

在生活中,我们如果总是不切实际地幻想而不付诸行动,结果就是黄粱美梦啊!

按图索骥

从前,有个叫孙阳的人是个相马专家,人们称他伯乐。

伯乐四处寻找千里马。他看到一匹马在陡坡上行进,那马昂首嘶鸣,好像要倾诉什么。伯乐知道这是一匹千里马,便买了下来。

后来,伯乐把相马经验编成一本《相马经》,画了不少插图,供人们相马时参考。

《邯郸成语启蒙经典故事70篇》 未命名 第91张

伯乐的儿子也跟父亲学习相马,可他没有学会父亲的技艺。《相马经》上说千里马的特征是:高脑门儿,大眼睛,蹄子像摞起来的酒曲块。于是他想试试自己的眼力。

有一次,他看到一只癞蛤蟆,捉回去告诉父亲他找到了一匹好马。伯乐看到了,哭笑不得。

助读提示

释义:

索:寻找。骥:好马。指按照图上画的样子去寻找好马,比喻按照线索寻找,也比喻办事机械死板。

启示:

七十二行出状元。不管哪个行业,都要勤学苦练。一味追求速成,按图索骥,就会闹出笑话。

邯郸学步

寿陵有个少年,听说邯郸人走路非常优美,便不顾路途遥远,到邯郸学步法。

开始,少年先看人家怎样走,凭记忆学着走。后来觉得这样容易遗忘,便跟在人家后面模仿着走,但他觉得总是不像。他认为自己原来的步法不美,于是便放弃了,照邯郸人的步法走路。不料,他走路时要考虑的因素太多:既要注意手脚的移动,又要注意上身的摆动,甚至还要计算移动的距离和摆动的幅度。结果,每走一步都弄得满头大汗。

《邯郸成语启蒙经典故事70篇》 未命名 第92张

少年学得辛苦万分,最后,连原来走路的步法也忘记了,不得不爬回寿陵去。

助读提示

释义:

邯郸:地名,在河北省南部。比喻模仿别人不得法,反而把自己原有的本领忘掉了。

启示:

无论做任何事情,都要发挥自己的特长,不能闹出邯郸学步的笑话。

画饼充饥

三国时期,魏国有一个名叫卢毓的人,他为人忠厚,学识渊博,魏文帝把他提拔为侍中。在职三年,卢毓干得非常出色。后来,魏明帝曹睿就提拔他做了吏部尚书。

接着,魏明帝要卢毓推荐一个人,以接替他侍中一职。卢毓推荐了郑冲。明帝说,郑冲名气不小,你不推荐我也知道,你重新推举吧。卢毓推举了阮武和孙邕。后来,魏文帝选择孙邕担任侍中。

《邯郸成语启蒙经典故事70篇》 未命名 第93张

一次,魏明帝对卢毓说,选拔人才,不要只盯着那些名气大的,名气不过像在地上画的饼一样,是不能吃的。卢毓回答说,选贤任能的好办法是对他们进行考核,看他们是否有真才实学。明帝采纳了卢毓的意见,下令制定考试法,用推荐和考试相结合的办法录用人才,广受称赞。

助读提示

释义:

画个饼来解除饥饿。比喻用空想来安慰自己。现多用来比喻欺骗别人。

启示:

五证不齐全的房地产公司早早把房子预售出去,就是为业主们画了个大大的饼。

惊弓之鸟

更羸是古时候有名的射箭能手。

有一天,更羸跟魏王去打猎。一只大雁从远处慢慢飞来,边飞边叫。更羸说:“大王,我不用箭就能把这只大雁射下来。”

“你有这样的本事?”魏王有点不信。

更羸说:“我可以试一试。”

更羸并不取箭,他左手拉弓,右手拉弦,只听“砰”的一声,那只大雁闻声急往上飞,拍了两下翅膀便掉了下来。

《邯郸成语启蒙经典故事70篇》 未命名 第94张

魏王大吃一惊:“啊,真有这样的本事!”

更羸说:“它飞得慢,叫的声音很悲惨。飞得慢,是因为它受过箭伤,伤口还在作痛。叫得凄惨,是因为它孤单离群,得不到帮助。它听到弦响,心里很害怕,就拼命往高处飞。它一使劲,伤口又裂开了,就掉了下来。”

助读提示

释义:

被弓箭吓怕了的鸟。比喻受过惊吓,遇到一点儿情况就害怕的人。

启示:

俗话说:“一朝被蛇咬,十年怕井绳。”人们精神上的伤害远比身体上的伤害要严重。

井底之蛙

一只青蛙住在井底下,它无忧无虑地生活了很久。一天,青蛙看见井口出现一只大鳖,便同大鳖闲聊起来。青蛙夸口道:“喂,你瞧我住在这里多好啊!有蓝天,有阳光,有水,还有柔软的淤泥。你为什么不来我这里畅游一下呢?”

大鳖听了问青蛙:“朋友,你见过大海吗?”青蛙愣住了,它从来都没听说过。于是大鳖说:“海之广,何止千万里;海之深,何止千万丈。你说,生活在大海里,是不是算得上真正的快乐呢?”

《邯郸成语启蒙经典故事70篇》 未命名 第95张

青蛙瞪大了眼睛,吃惊得说不出话来。

助读提示

释义:

井底的青蛙只能看到井口那么大的一块天。比喻那些见识狭小、目光短浅的人。

启示:

现代社会,只有不断“充电”才能赶上时代的步伐,否则就会成为“井底之蛙”。

掩耳盗铃

春秋末年,晋国有个小偷来到范氏家想偷一口大钟。他找来一个铁锤,拼命朝钟砸去,只听“咣”的一声,把他吓了一跳。小偷心里一急,张开双臂想捂住钟声,可钟声依然悠悠地传向远方。他越听越害怕,不由自主地抽回双手,使劲捂住自己的耳朵。“咦,钟声变小了,听不见了!”小偷高兴起来,“妙极了!把耳朵捂住不就听不见钟声了吗?”他立刻找来两个布团,把耳朵塞住,心想,这下谁也听不见了。于是便砸了起来,钟声响亮地传到很远的地方,人们听到钟声蜂拥而至,把小偷捉住了。

《邯郸成语启蒙经典故事70篇》 未命名 第96张

助读提示

释义:

掩:遮蔽,遮盖。盗:偷。偷铃铛怕别人听见而捂住自己的耳朵。比喻自己欺骗自己,明明掩盖不住的事情偏要想法子掩盖。

启示:

我们应当做一个有自知之明的人,让那些自欺欺人的人远离自己吧。

一叶障目

楚地有个穷书生迂腐无知。

有一天,他读《淮南子》,书中说,“螳螂藏身的树叶,人可以用来隐身”。书生便到处去找,他发现树上有一只螳螂正藏在一片树叶后,就把树叶摘下来,却不小心把树叶掉在地上。他索性把地上的叶子全扫起来,一片一片地取出来遮住自己的眼睛,问妻子:“你看得见我吗?”

《邯郸成语启蒙经典故事70篇》 未命名 第97张

妻子如实回答:“看得见!”后来厌烦了,就哄骗他说:“看不见了!”

书生听了信以为真,便带上这片树叶跑到市场上行窃,结果被当场捉住。官吏听了缘由后大笑不止,说:“你这个书呆子,真是一叶障目,不见泰山。”

《邯郸成语启蒙经典故事70篇》 未命名 第98张

助读提示

释义:

障:遮盖。被一片叶子遮住了眼睛。比喻被局部或暂时的现象所迷惑,认不清事物的全貌或问题的本质。

启示:

在生活中遇到问题要多问几个为什么,千万不要被假象迷惑。

指鹿为马

赵高出身卑微,秦始皇死后,因帮助胡亥篡夺帝位,成为朝中重臣。

为清除异己,他想出一个办法,想借机摸清反对自己的人。上朝时,赵高让人牵来一只鹿,对秦二世说:“陛下,我献给您一匹好马。”秦二世一看,对赵高说:“丞相搞错了,你怎么能说是马呢?”赵高面不改色心不跳地说:“请陛下看清楚,这的确是一匹千里马。如果陛下不信,可以问问众位大臣。”

《邯郸成语启蒙经典故事70篇》 未命名 第99张

一些有正义感的人,都低头不说话。而紧跟赵高的小人立刻表示拥护,对秦二世说:“陛下,丞相说的没错,这的确是一匹千里马!”

助读提示

释义:

指着鹿,说是马。比喻故意颠倒黑白,混淆是非。

启示:

做事情不可以指鹿为马,颠倒黑白,否则即使取得了一时的侥幸,但终究也逃不过事实的评判。

神回复

发表评论:

◎欢迎参与讨论,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、交流您的观点。